最近真挺多人問我短視頻拍攝的事兒,尤其是價錢這塊。喜歡較真,干脆自己跑一趟市場,把這價格摸個底兒透。今天就把我這趟折騰的全過程,一五一十給大家盤盤,純屬個人踩坑實錄。
第一腳就踩進了“價差大坑”
說干就干唄。我琢磨著,想摸清楚門道,得先找對路子問。頭一站就是朋友圈和幾個老熟人群吼了一嗓子:“想拍個公司產(chǎn)品短視頻,求推薦靠譜團隊!” 好家伙,消息剛發(fā)出去沒兩分鐘,手機就叮叮當當炸了鍋。
- 一熟人私聊我:“我哥們兒團隊剛起步,收你友情價500一條,器材他用他自己的,后期他也能湊合剪!”
- 另一個做電商的朋友甩了個微信名片:“找這家,我們長期合作,基礎套餐3000一條,包簡單腳本和拍攝?!闭f完還補了句,“效果還行,性價比挺高?!?/li>
- 我這還在琢磨,又蹦出來一條更狠的:“我們剛合作過一個高端點的,拍個品牌TVC,沒個8萬打不住”。8萬?我當時心里咯噔一下,這價格差得像坐了過山車!
光聽熟人說不靠譜,價錢飄忽不定,沒有個對比尺度。我心一橫,自己動手查,把知道的、常聽到的那些短視頻工作室、廣告公司名字扒拉了一遍,挨個打電話過去假裝詢價。對,我就是去“套話”的。
電話套話記,血壓飆升
電話里我也不掖著藏著了,直接模仿客戶口氣問:“喂,我們公司想拍個1分鐘的產(chǎn)品介紹片,那種看起來高大上點兒的,大概多少錢?” 好嘛這電話打下來,真是一場“價格洗禮”。
- 小工作室A:“哥,看您拍啥內(nèi)容了,簡單點的,我們機器扛過去就拍,腳本您自己提供,2000塊搞定。要是需要我們來創(chuàng)意策劃,再加3000起。”
- 個人攝影師B:“別找公司了,太貴!我給你拍,器材我有大疆和全畫幅單反,按天收費,1500一天,包簡單剪輯,拍一天基本夠用?!?我追問后期?他又說,“那看你要啥效果了,復雜點的特效得另算錢?!?/li>
- 中型廣告公司C:(一接電話口氣就不同)“老板您這種品牌宣傳類短片,我們一般起步價3萬,包含前期創(chuàng)意、腳本、專業(yè)拍攝團隊(燈光、導演、攝影)、后期精剪調(diào)色和配樂。如果涉及演員、復雜場地或特殊效果,成本會相應增加。” 好家伙,電話那頭一口一個“老板”,說得我快飄起來了。
- 更夸張的公司D:“8到15萬區(qū)間。我們配置電影級設備(ARRI/RED),資深導演團隊,后期有調(diào)色師單獨出風格,包您滿意!” 這價錢報出來,聽得我握著電話的手心直冒汗。
放下電話,我整個人都不好了。同一件事兒,從500到15萬,這跨度能塞下一輛豪華轎車了!
線下硬闖,跟老板“掏心掏肺”
我感覺光電話里套信息還是有點虛。一咬牙,托了個在圈里混了七八年的老友(就叫他老王),讓他搭個線,找了個干這行十來年的、在本地小有名氣的制作公司老板。我跟老王打著哈哈說去“學習取經(jīng)”,老王夠意思,真帶我去了。
見了老板(挺隨和一中年大哥),我干脆攤牌了,說我不是真要拍片,就是想搞明白這價格里的彎彎繞繞,給粉絲們做期內(nèi)容。老板一聽樂了,估計看我也挺實誠,加上老王面子,就跟我嘮了點實在嗑。
他掰著手指頭給我算,價錢亂主要是這幾點鬧的:
- 人的差距太大:“你找剛畢業(yè)的學生練手,還是找拍過爆款的導演?攝影助理一天多少錢?熟練燈光師一天又多少錢?導演費更是天差地別?!?/li>
- 設備是“面子”:“手機拍跟電影機拍能一樣嗎?用二手單反充電影級設備報價的,不在少數(shù)!但好器材租金也貴,成本肯定攤在客戶身上。”老板還神秘一笑,“有些公司租輛好車充門面,攝像機里用的卻是淘汰機子,你懂?”
- 后期才是大坑:“前期價格報低了,后期想法自然就多了。客戶總想加點這個、加點那個特效字幕啥的。加效果就得加錢,‘基礎版’瞬間變‘豪華版’。后期修改幾輪的錢加起來,有時候能趕上前期報價了。”
老板總結道:“2024年了,想少踩坑?別聽總價,看細節(jié)!看他給你用啥人、啥機器、服務具體包一份清楚的報價單明細,比啥都強!”
我的實踐結論(2024版)
跑斷了腿,問干了口水,我自己捋出來的2024年短視頻拍攝市場價格區(qū)間大概是這樣的(不含大明星):
- 超級基礎版:個人小團隊練手型。自帶基礎設備,無策劃,套模板剪輯。小幾百到1500封頂。效果嘛…看人品和運氣。
- 普通實用版:小型工作室/靠譜自由職業(yè)者。有拍攝經(jīng)驗,燈光+攝影+基礎導演能力,腳本可能得你自己出或加錢,后期一般精剪+調(diào)色。市場主流價在5000 - 20000元 / 分鐘。這是目前大部分公司拍宣傳片的“基準線”。
- 品質(zhì)升級版:中型以上專業(yè)團隊。正規(guī)軍作戰(zhàn):前期策劃+分鏡腳本+專業(yè)導演/攝影/燈光組+專業(yè)設備租賃+高質(zhì)量后期(調(diào)色、特效、包裝、配樂)。2萬 - 8萬 / 分鐘不等。錢花在刀刃上,質(zhì)感確實不一樣。
- 頂級燒錢版:大公司、知名團隊或者你非要上電影級。導演牛、器材頂配(ARRI/RED)、后期特效拉滿、可能還有演員甚至群演。這種就不是按分鐘算了,基本起步10萬+,上不封頂(真的沒有頂)。
跑完這一大圈,我感覺:
拍視頻這事兒,真不是簡單拍個“東西”。你想省錢就放低預期,你想效果好就別怕花錢。這行水是真深,但扒開來看,最核心的也就是那幾點:人、機器、服務。
最重要的是,問清楚!寫明白!別光聽總數(shù)就沖動掏錢。心里有桿秤,才能少挨坑!你懂了?